五、复习课(课时9)

       一课的所有教学内容(包括主课文和对话)全部学完之后会安排一节复习课。复习课一般包括两部分内容:1. 复习全篇课文;2. 复习重点语法和句型。下面分别来说。

1. 课文分段阅读(精读)和复习全篇课文(泛读)

       学生在前两周学习课文时是分段学习的,此时阅读教学的方法属于精读教学。包括从词、句、段不同维度梳理阅读难点,理解文本内容;学习重点的语言形式(词语搭配、句型等);以及练习阅读策略。而复习全篇课文时使用的教学方法更接近于泛读教学。即请学生快速浏览文章并回顾文章大意。练习问题多着眼于总结段落大意和分析文章的整体结构。

       精读和泛读的另一个重要区别在于文本难度。精读使用的文本较难,学习者需要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阅读;而泛读使用的文本则比较简单,学习者可以自行阅读并理解。学生刚开始学习一篇新课文时,由于正在学习生词和新句型,还需要时间消化,所以此时自然觉得课文比较难。因此我们把课文分解,每节课只读1-2段内容(250字到350字左右;如果生词较多,则阅读字数更少)。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学习难度,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学习预期,并给学生比较充足的时间理解、提问、消化所学。另外,如果班上不同学生的阅读能力差异较大,那么由于阅读的文本比较短,这样读得快和读得慢的学生所用的时间差距不会太大,这也有利于老师统一课堂教学节奏。而到了每一课的第三周,学生已经分段读完了全部的文章,生词和句型也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和作业反复练习过了,此时再读全篇文章(600-750字左右),即使文章长度比较长,大部分学生也会觉得比较简单,可以做到快速浏览。此时学生面对一页密密麻麻的汉字不但不会有畏难情绪,觉得“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”,而且会肯定自己的阅读能力,比较有成就感;同时利用这个机会复习所学,查缺补漏。另外,由于学生此时已经完全理解了课文内容,因此在此基础上也有能力和精力去分析、总结文章的结构,理解作者的行文逻辑,从而进一步在自己的作文中化用这样的结构,提高自己的中文写作水平。

2. 复习重点语法和句型。

       每课的综合练习都有针对本课所学的重点句型的练习。教师判综合练习的时候可以总结学生所犯的典型错误,然后在复习课上做改错练习,解释为什么这样是错的,强调句型的结构和使用条件,并带领学生做更多有针对性的练习。例如,对作业中“她很喜欢玩儿手机,甚至_____________。”和“十年没见,他变胖了很多,甚至_____________。”这两个补全句子练习,一些同学这样回答:1.“她很喜欢玩儿手机,甚至在学校。”2.“十年没见,他变胖了很多,甚至连他去健身房也几乎不能跑步。”这两种错误是由不清楚句型结构而导致的。即1.“甚至”常常和“也”或者“还”连用,而且“也/还”的后面要接动词短语。2.“连”的后面一般只能加名词或者名词性短语。另外,学生可能不清楚离合词的用法。或者不知道“跑步”是离合词。通过这两种错误也能看出学生还是在用英语思考,把“甚至”和“连”等同于英文的“even”,没有注意中文中这一句型的固定结构。

       除了指出错误所在并请学生改正句子之外,教师在强调句型结构时也可以分享一些优秀答案,例如“他变胖了很多,甚至连飞机座位也坐不下了”“他变胖了很多,甚至连前女友也没认出他”,这样可以增加正确的语言输入,培养学生的语感(请参见L8句型练习第7页)。另外,教师也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翻译练习:找一些英文“even”后面可以接非动词性短语的句子,然后要求学生把它们翻译成中文,同时引导学生注意“甚至”或“连”的句型结构,以及英文句子和中文句子在某些情况下的非直接对应。